【專家視點】
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,為產業體系的質量、效率和動力的深刻變革注入強勁動能,成為引領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最具活力的革命性力量。
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載體。作為面向未來的新型產業體系,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新質生產力的根本依托,突出以創新要素賦能高質量發展,主要沿著智能化、綠色化、融合化方向發展,注重培育現代產業鏈和產業集群,突出產業體系的結構優化、協調聯動和可持續性發展,具有完整性、先進性、安全性特征。新質生產力的“新”和“質”,與新發展理念、新技術研發、新產業新業態密不可分,呈現出來的是產業基礎高級化、產業結構現代化和產業創新生態化,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。因此,牢牢抓住新質生產力這個“牛鼻子”,聚焦重點產業、重點領域、重點方向,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,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,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,確保產業發展自主可控、安全可靠、競爭力強,從而筑牢實體經濟之基、強化創新驅動之本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,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。
以新質生產力要素為引擎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。推動傳統產業煥新,尤其是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,關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局。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,客觀上能有效引領和推動傳統產業體系向高質量、高效率、可持續方向發展。以天津為例,近年來通過堅持先立后破、因業施策,大力推進科技創新、產業煥新、城市更新,進一步盤活存量、培育增量、提升質量,將傳統技術和新興技術有機融合,加速冶金、輕工產業升級改造“提能級”。通過再造傳統產業生產流程和工藝技術,提升專精特優產品比重、振興老字號老品牌。通過數字化改造、新技術應用和綠色發展轉型,促進優勢產業提質升級,推動綠色石化、汽車、裝備制造等產業“鍛長板”。通過做大做實做強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,高標準建設天開高教科創園等創新平臺載體,在高端工業母機、醫療裝備、合成材料等領域重點發力,促進優勢轉化為勝勢。實踐表明,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僅是生產力發展點的突破和局部調整,更是發展方式、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重大變革。新質生產力正是基于對勞動者、勞動資料、勞動對象的優化組合和更新躍升,不斷催生和應用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產品、新模式,持續激發產業內生動力,補齊傳統產業供應鏈、創新鏈、產業鏈短板,推動傳統產業技術范式與經濟范式協同轉換,實現產業發展提質增效,從而有效提升產業總體競爭力。
超前謀劃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鏈群融合集成發展。當前,我國正行進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節點,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,既是優化經濟結構的戰略之舉,也是塑造區域競爭力、贏得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所在。近年來,天津適應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的大趨勢,通過短板產業補鏈、優勢產業延鏈、傳統產業升鏈、新興產業建鏈,構建起“1+3+4”現代化產業體系,悉心打造信創、集成電路、車聯網、生物醫藥、中醫藥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12條重點產業鏈。近期出臺的《天津市未來產業培育發展行動方案(2024—2027)》將“優勢產業未來化”和“未來技術產業化”作為主線,搶先布局未來產業新賽道,大力培育未來產業新生態。實踐表明,通過“鏈長制”高位推動、重點項目引育培優、產業集群協同發力,整合不同產業鏈信息、資源和技術,引導人工智能、高端裝備、量子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優勢區域合理布局,推動新興產業集群式融合發展,打造開放包容、層級豐富、充滿活力的未來產業生態系統,能有效增強產業鏈的靈活性和適應性,提升整個產業鏈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,豐富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和外延,加快構建形成更強創新力、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體系,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。
持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,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。發展新質生產力,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,要緊扣資源配置能力提升,建立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,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。這需要我們堅持系統觀念,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牽引,建立現代化產業支撐和保障體系,不斷釋放創新創造活力,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“源頭活水”。要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,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,發揮創新平臺載體作用,建立高校與產業園區的“握手”通道,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、產業鏈深度融合,讓更多科技成果從“實驗室”走向“生產線”。要創新優化生產要素配置的體制機制,不斷激發勞動、知識、技術、管理、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,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,積極營造開放創新生態,不斷提高要素配置效率。要健全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的體制機制,因地制宜發展與本地資源、技術、市場相匹配的新產業,加強新領域新賽道的制度供給,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,打造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,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。
(作者:徐瑛,系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長、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)